宋志平的经营哲学和独到见解

更新时间:2024-04-25 14:42:01 作者:桔子生活

宋志平是一位极具创新理念和经营智慧的商业领袖,他的经营哲学以追求卓越、创新求变为核心。在他看来,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,而是源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。宋志平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,为我们揭示了商业世界的奥秘与规律,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成功的道路。

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宋志平

达人达己,合作共赢。

文 | 宋志平

来源 | 总裁读书会

被誉为“中国稻盛和夫”的宋志平先生,在40年的企业实践中,总结和凝练了许多精辟且生动的经营思想,也演绎和书写了许多诚挚且感人的精彩故事。本文从其撰写出版的《企业迷思》《经营方略》等多本经管著作中精选几个片段,希望对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启发和帮助。

关于公司决策:“见人见物”

从40岁开始,我就一直在做不同类型的董事长——1996年搞百户试点时,担任北新集团董事长,后来陆续做了北新建材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、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、中国建材集团H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。2009年5月~2014年4月,我同时做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双料董事长”。2016年8月,两材重组后我又担任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。尽管做了多年董事长,但我对董事会的理解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逐渐深化的。

从历史沿革来看,董事会经历了几个阶段:最早是仪式型董事会,开董事会时,基本是董事长一言堂,其他董事基本不发言。后来是开放型董事会,或叫解放型董事会。这样,董事倒是有了责任感,但往往一人一把号,各吹各的调,意见统一不起来,导致董事会的决策效率低下,反而影响了企业的绩效。之后董事会进入第三阶段积极进步型,国资委推行的董事会试点就是这种类型。

积极进步型董事会,要求董事会不仅要制衡,还要谨慎决策、充分沟通,和经理层一起面对问题,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价值。在董事会里董事长也是一名董事,但董事长又相当于大家的班长,要发挥协调能力开好董事会,既要大家充分发表意见,又要力争形成共识做出决策,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。

大家常讲,伟大的公司一定有一个伟大的董事会,董事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必须在发展和风险的两难之中做出选择。如果只重视发展而忽视风险,企业可能轰然倒下,而如果只重视风险而忽视发展,企业会止步不前。因此,企业的董事会做决策是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最高难度的工作。

为了真正做到集思广益,减少决策失误,同时让董事们深入了解情况,我有个做法,就是决策要“见人见物”。这种方法是从日本丰田和新日铁那里学来的,也就是做决策不能只听汇报,只看文件,关键是要让董事们做决策之前要深入调研,要做到“见人见物”,增加大家的认识直觉,这对董事会做决策十分重要。

中国建材集团在大规模联合重组的过程中,我总是提示下属要见人见物,不能纸上谈兵,集团重组的企业领导人我大都见过。后来,我到国药集团当董事长,也把见人见物的决策原则带了过去,大型项目、重要合资和收购项目,我都要和外部董事一起深入企业做实地调研和考察,对项目进行充分评估。

刚到国药的第一年,我几乎把所有的下属企业都走了一遍。通过对文本材料的研读,加上现场的直接观察和感受,以及决策讨论中的头脑风暴,我们常把这三者结合起来,做出正确的判断。应该说,两家企业的投资失误很少,与这个“三结合”的决策方法关系密切。

关于战略机遇:“三盘牛肉”

在建材行业,中国建材重组南方水泥时进行的汪庄会谈几乎人人皆知。2007年的时候,浙江水泥行业成为全国的价格洼地,由于产能严重过剩,几百家水泥厂群雄混战,竞争异常惨烈,行业整体亏损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建材准备组建南方水泥,首要的就是争取到浙江水泥公司、三狮水泥公司、虎山水泥公司、尖峰水泥公司四家大企业的支持。

2007年4月的一天,我约了这四家企业的“掌门人”到杭州西湖旁边的汪庄饭店喝茶。我心中十分清楚,中国建材要打造南方水泥,面前的几位缺了谁都不行。这四家公司当时或被其他竞购对手盯着,或在谋求自身改革,说服它们加盟中国建材无异于“虎口拔牙”。我们不得不背水一战,摆下这次违反常规的茶局。

喝茶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场深入沟通的过程,我把中国建材的战略、文化,以及重组后给大家的条件都讲得清清楚楚,而且是和颜悦色地讲,让大家都能听进去。我对他们说,即使你们引入了四个新的战略伙伴,也只是聘请了四个“雇佣军”,还是在打仗,浙江的情况不会好转,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达到市场健康化的目的。

管理大师约翰·奈斯比特在《定见》一书中有一句名言:“变革,就要端出牛肉。”好处是什么,牛肉是什么,要显而易见。在汪庄会谈的谈判桌上,我就端出了“三盘牛肉”:第一,公平合理定价,确保创业者原始投资得到回报。第二,给民企创业者留有30%的股份。过去民营企业股权100%是民企老总的,但可能亏损活不下去,加入中国建材后,通过管理整合与企业协同,虽然他们只占30%的股份,但有了利润,实现了利益共享。第三,对那些有能力、有业绩、有职业操守的创业者给予充分信任并继续留用,吸引他们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中国建材。

这“三盘牛肉”很受欢迎,后来也成为中国建材推动联合重组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原则。在我看来,那么多企业加入我们,原因在于:一是大家本能地愿意联合,恶性竞争让大家苦不堪言,这是个大背景;二是中国建材有合作共赢的格局和胸怀,互利共赢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;三是中国建材有包容的企业文化。与此同时,把那么多所有制成分不同、大小不一的企业整合在一起,需要巨大的整合能力,中国建材做到了,在特定时间里,我们抓住了机会窗口,并把它做成了。

关于成长模式:“只收下蛋的母鸡”

中国建材在联合重组中,有个“老母鸡理论”:只收下蛋的母鸡,就是说只收那些重组之后能明显产生效益的企业,而且如果这个企业特别好,还可以多给一两个月鸡蛋钱。归根到底,对方得到的是公允的价格,我们买到的是重组后的利润。能赚钱的企业,即使价格高一点儿也要收;不赚钱的企业,价格再便宜,甚至白给都不能要。中国建材当年收购徐州海螺就是“老母鸡理论”的成功运用。

徐州不只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,也是现在水泥企业必争之地。在整个江苏只有徐州有石灰石矿山,又有京杭运河穿城而过,因而水泥企业都看好徐州。徐州有一个巨龙水泥厂,原来叫淮海水泥厂,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国家统配水泥厂,其投资中有3.2亿元国家拨改贷的资金,这些资金虽然划给了中国建材集团,但由于沟通不畅,始终无法确权。我做集团总经理后,便想方设法解决了巨龙水泥厂的确权问题。

之后,徐州巨龙建了两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,日子过得不错。但由海创公司和台泥公司合作成立的徐州海螺公司,在离巨龙水泥只有40公里的地方建了一条日产1万吨的水泥生产线。两家企业由此展开激烈竞争,原来每吨售价400元的高标号水泥一路降价,很快跌到每吨200元。两家企业都出现了亏损,情况十分危急。

海螺集团的董事长能力很强,也是全国人大代表。他来北京开两会时,我想和他谈谈合作的事,但他没有见我,只是找人传话说海螺不会收购巨龙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么两家继续恶性竞争下去,要么我们收购徐州海螺。于是我有了收购徐州海螺的想法。

中国建材那时刚刚在中国香港上市,虽然在资本市场融了一些资,但水泥业务总体规模还很小,收购徐州海螺简直就是“蛇吞象”。但是经过多轮商谈,虽然谈得比较艰难,但最终谈妥。

徐州海螺这条万吨线装备全是国外进口的,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一条水泥生产线。最初,行业中没人相信我们可以成功收购这条生产线,后来事情谈成功了,有媒体评论说宋志平多付了钱而海螺输了战略。其实确切地说,应该是中国建材赢得了战略,而海螺赚到了钱。完成这场收购后,徐州水泥价格迅速恢复,半年时间就把收购时的溢价全部赚了回来,后来我们在徐州海螺的场地上又建了条万吨线,徐州成了我们在冮苏的水泥供应基地,徐州海螺那个工厂每年差不多都赚10亿元的利润。

我常想,关于收购,我们需要明确一条基本原则,那就是我们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,而是为了取得规模效益。收购过程中会有溢价,整合者用后来赚的钱弥补溢价,能赚钱是由于市场集中度高了,这就是其中的逻辑。很多人不理解这点,只纠缠收购溢价,可是不知道收购是为了赚钱,赚了钱就可以弥补溢价。

关于管控模式:“格子化管控”,巧克力盒子里的秘密

中国建材是联合重组而来的企业,独立核算单位有上千家。在很多场合,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,“这么多企业怎么管啊?怎样做到多而不乱、管理有序呢?”答案很简单,只要找到一套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管控模式,事情就好办了。管控模式多种多样,而我的办法是进行“格子化管控”。

买过巧克力的人都知道,巧克力盒子里有许多塑料格,各式各色巧克力被装在相应的格子里,就不会黏在一起。受此启发,我在中国建材提出了“格子化管控”的思路,集团众多企业都被划分到不同格子里,每个企业只能在自己的格子里活动,给多大的空间,就干多大的事。中国建材这个巧克力盒子里有哪些门道呢?怎样让大家各适其位呢?我研究了五个办法:

第一,治理规范化。

集团里不管是几级企业,都要按《公司法》注册为有限公司,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,包括董事会、监事会、管理层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的治理体系。上面是有限公司,下面还是有限公司,母子公司不再是简单的上下级,而要靠规范治理实现有序运作。

第二,职能层级化。

它就是实行分层次的目标管理,把决策中心、利润中心、成本中心分开,明晰各层级的重点工作与任务,确保行权顺畅、工作有序。集团和股份公司是决策中心,目标是做高质量的投资,不从事生产经营,只负责战略管理、资源管理和投资决策。业务平台是利润中心,主要解决盈利的问题,任务是把握市场,及时掌握产品的变化、价格的走向,积极促进市场稳定,增强市场话语权和控制力,推动产品更新换代。工厂是成本中心,任务是控制成本,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。三个层级没有高低之分,关键是各司其职,各得其所。

第三,平台专业化。

集团的业务公司都应该是专业化的平台公司,控制业务幅度;而集团的整体业务可以适度多元化,形成对冲机制。打个比方,集团公司相当于体委,旗下每一个平台公司都是专业球队,有打乒乓球的、打排球的、打篮球的,但乒乓球队只打乒乓球,排球队只打排球,篮球队只打篮球。中国建材所属企业都是水泥公司、玻璃公司、新型建材公司等专业平台,每个平台只做一种业务。今天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我们的人才、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,只有专注做专业,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。

第四,管理精细化。

它指的是强化精细管理,核心是数字化。中国建材每个月召开经营分析会,企业一把手每人都要一上来就汇报关键绩效指标(KPI)。国有企业大多数干部过去讲数字不太准确,一张嘴就是“大概齐”定性的话,但今天做企业就是无数数字的堆积,如果数字搞不清楚,就很难搞好经营和管理。为了克服大家对数字不敏感的问题,我从北新到中国建材,都要求大家生活在数字里,赚了赔了都要说道说道。

第五,文化一体化。

它指的是一个企业必须有上下一致的文化和统一的价值观。如果集团内各企业,各唱各的调、各吹各的号,随着企业的盘子越来越大、加盟的公司越来越多,企业就会越发危险。

实践证明,“格子化管控”解决了企业的治理结构、职能分工、业务模式等问题,平衡了结构关系,还对实施科学管理和集团式企业文化融合提出了要求。中国建材这些年依靠联合重组迅速发展壮大,但我们的扩张是规范有序的,是在严格控制和管理下进行的,确保了集团的平稳健康运行。

关于创新模式:既造“矛”又造“盾”

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其著作《创新者的窘境》中提出了颠覆性创新理论,指的是利用技术进步效应,从产业的薄弱环节进入,颠覆市场结构。与颠覆性创新相对的概念是持续性创新,也叫渐进式创新,指的是企业对原有业务不断创新并加以完善,目的是让原有的业务更加稳固持久。

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就好比“矛”和“盾”的关系。对大企业来说,在做好持续性创新的同时,还要“另起炉灶”,积极开展颠覆性创新,既造“矛”又造“盾”,以增加抗风险能力。企业不能坐等新技术突破的出现,如果一直沿用过去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,不做颠覆性创新,就很容易被新进入者淘汰。就像克里斯坦森认为的那样,很多大的领先企业之所以会失败,就是因为对持续性创新比较坚持而对颠覆性创新不够敏感。

颠覆性创新与持续性创新的有效衔接、协同配合非常关键。英国思想大师查尔斯·汉迪有个“第二曲线理论”,他认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周期,最繁盛的时期既是峰值也是拐点,越过这个点位就是下坡路。实现持续增长的秘密就是在拐点出现前开始一条新增长曲线。

受这一理论的启发,早在多年前中国建材就在产业升级方面迈开了步子。2006年中国建材股份上市后,我对集团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,提出“两个大力”,即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联合重组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,大力发展新型建材、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。两材重组后,我在“两个大力”的基础上又提出了“三条曲线”的发展思路,即传统业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、发展新业态。

其实,无论是“两个大力”还是“三条曲线”,本质上就是用旧业务做持续性创新,同时顺应时代潮流,搞颠覆性创新,提前培养新业务。按照这一思路,中国建材在创新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近期回报和长远发展的关系,形成了新旧动能平滑递增、接续发力的良好局面。

颠覆性创新大多15年左右发生一次,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成,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战略以及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资源条件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,还是应该立足于现有产业进行持续性创新。事实上,企业中大量的创新都属于持续性创新。我在北新工作时,有领导到企业参观后觉得北新没什么特别的技术,我说“赚了钱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”。石膏板、轻钢龙骨、岩棉等产品看似简单,但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上创新点很多,像净醛石膏板、相变石膏板就把普通的石膏板“做出花来”,受到客户欢迎。

做企业不可能一天换一个新产品,关键在于对产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,使之产生更高的价值。现在,电动车在中国发展很快,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,即使如此,燃油车仍会有较大的份额和长期并存,所以,既要重视开发电动车技术,但燃油车的技术研发和持续创新也不能放弃。

关于市场竞合:“啼血杜鹃”

中国建材大规模重组水泥企业始于2006年。在重组的过程中,我对行业里恶性竞争的红海景象很是忧虑。2007年,我有感而发,写了一篇短文《“和”与“合”》。文中讲,“和”是人心底的理念,包括和谐的思想、和睦的环境、平和的心态;“合”是这种理念的外部效应,是合作共赢、利他主义的经营思路。“和”与“合”是相通的,没有“和”的理念和胸怀,就不可能有“合”的稳定和成功。

做到“和”与“合”是不容易的,因为人们的认识有个过程,甚至有时不撞南墙不回头。中国建材是行业的友好者、整合者,但作为企业,我们对行业里新建、低价倾销等问题也无能为力。市场顺利时,大家会觉得宋总讲得对;遇到市场下滑时,有人就绷不住了,又回到压价跑量的老办法上去了。但即使这样,大企业也要奔走呼号,这是对行业负有的责任。

所以,我多年来在行业里苦口婆心地讲竞合,讲自律,讲蓝海绿海战略,呼吁早日摆脱打恶战的乱局。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啼血杜鹃的故事:每年春季,杜鹃鸟都会飞来不停地啼鸣,催促农夫“快快布谷”,嘴巴啼出的血染红了片片杜鹃花。

有时大家会想,为什么宋总这么热衷于讲竞合,是什么动因呢?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,中国建材产业规模大,市场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自身利益。但我同时认为,中国建材的获利不是排他性的,不是我“吃肉”你看着或我“吃肉”你“喝汤”,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共享行业健康化发展带来的成果。

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自制力水平、平等互爱和诚信精神之上的。对中国企业来说,我们要以正确的思想文化为指引,把包容思想和竞合文化,以及孔融让梨的谦恭和境界真正引入竞争中。尤其是我国很多行业正饱受过剩之苦,只有发扬利他精神,互相理解,互相包容,互相帮助,顾系统、顾大局、顾他人,大家才能共渡难关,最终做好自己。

以上就是宋志平的经营哲学和独到见解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宋志平的经营哲学和独到见解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为您推荐

装修贷款怎么申请需要什么条件?看看这些条件自己是否满足

装修贷款可以很好的满足个人家装消费需求,很多银行和贷款平台都支持这类贷款的申请,那么装修贷款怎么申请需要什么条件?一起来看看。一、装修贷款怎么申请1 通过银行进行装修抵

2023-07-05 10:10

老赖只要挺过2年就没事了吗?可能不是这样的

1.据统计,截至2021年,全国已有超过3100万人被列入执行名单,而其中“老赖”占据了绝大多数。许多人认为只要“老赖”能够坚持两年,便可以逃脱惩罚,然而这种想法可能是错误的。2...

2023-06-26 22:56

弘康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靠谱吗?如何辨别保险产品质量?

增额终身寿险有理财性质,且资金灵活性较高,可以用于规划养老和孩子教育费用。市面上这类产品很多,那么如何看增额终身寿险是否靠谱呢?下面就以弘康的产品为例,看弘康利多多增

2023-06-30 10:26

水滴筹上的保险是不是真的?

1. 水滴筹上的保险是真实存在的。水滴筹是一家专注于医疗救助的互助众筹平台,用户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捐款和参与抽奖的方式获取医疗费用的救助。为了保证救助资金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的人,水滴...

2023-10-11 10:04

10万怎么存收益最大?推荐三种存款选择

在存钱的时候,大家都是想存的收益比较好,这样赚钱才会多,但是自己对存钱也不太了解,就会比较的疑惑,比如说:10万怎么存收益最大?希财君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及以下三种方

2023-06-29 11:09

惠州惠医保能给家人买吗?如何购买?

1. 惠州惠医保可以为家人购买。惠州惠医保是惠州市的一项医保政策,旨在为惠州市民提供更加便捷、优质的医疗保障。如果您已经加入了惠州惠医保,那么当然可以为家人购买该保险。无论是为父...

2023-07-17 16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