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渊与美人的一段风流事,揭开了唐朝秽史的序幕

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,而美人则是他的宠妃。二人之间的风流事被广为传颂,堪称是唐代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。据说,李渊曾为了美人的一笑,不惜一切代价,将她引为己有。这段风流事不仅是两人之间的爱恋,更揭开了唐朝秽史的序幕,让人们感叹这段传奇故事的辉煌与悲情。

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。贾蓉笑道:“各门各户,谁管谁的事。都够使的了。从古至今,连汉朝和唐朝,人还说脏唐臭汉,何况咱们这宗人家。谁家没风流事,别讨我说出来。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,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。凤姑娘那样刚强,瑞叔还想他的帐。那一件瞒了我!”

中国人非常喜欢看热闹,对别人家的事情非常感兴趣。哪怕是邻里的口角纠纷,也都会有人驻足吃瓜。更不要提帝王将相的风流韵事了。往往这样的事情,会以飞快的速度传遍整个中国,而且越传越离谱。

贾蓉提到的脏唐臭汉,的确有一定道理。

唐朝的历史中的确充满了各种风流韵事。二百九十年的唐史,有人便讥讽其为秽史。本文简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一段风流事,聊作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李渊与美人的一段风流事,揭开了唐朝秽史的序幕

(唐高祖 李渊)

李渊的这段风流事便是睡了隋炀帝杨广的两位宫人,给杨广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。

李渊和杨广是什么关系呢?

李渊的父亲李昞,李昞娶妻独孤氏。与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一母所生的姐妹。

用今天的话来说,李昞和杨坚两人是连襟关系。

李昞生李渊,杨坚生杨广。

李渊和杨广两人是姨表兄弟的关系。

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隋炀帝杨广呆在扬州,从扬州返回洛阳的途中盗贼纵横,因此杨广便滞留在了扬州。

李渊受隋炀帝的诏命,担任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。晋阳宫是隋炀帝的行宫之一。此时,天下英雄纷起,比较出名的有瓦岗寨的翟让、李密;马邑的刘武周;河间的窦建德。李渊身为太原留守,手握数万兵马,肩负着抵挡突厥南下的重任,天下虽然纷乱,但此时的李渊尚未想到背叛隋炀帝杨广,只是时常忧愁感叹。

奈何李渊在太原留守任内,儿子李世民随同身边。李世民见天下大乱,心里面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想法。李世民结交各路英雄,密图起事。其中有两位重要的人物,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。

这两人便是刘文静和裴寂。

刘文静担任晋阳令。(晋阳今太原)

裴寂担任晋阳宫副宫监。

两人时常与李世民来往。

刘文静非常器重李世民,认为李世民是乱世之中的英雄,值得追随一起图谋大事。但是,裴寂却不以为然,认为李世民只是一个少年,能成什么大事?

恰巧,隋炀帝命令使臣到了晋阳,传达了一道命令。原来是李密起兵,而刘文静和李密有姻亲关系。杨广便派人传令,将刘文静革职下狱。

晋阳留守李渊遵命执行。

李世民听说刘文静下狱,便来到狱中探望刘文静,看着监狱中的刘文静,李世民很是叹息。造反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。李密造反,刘文静多半难逃一死。

刘文静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,便用激将法,对李世民说道:“现在天下大乱,已经没有正当的赏罚了,除非汉高祖光武帝这种人出现,才能拨乱反正”。

李世民毕竟年轻气盛,便说道:“难不成现在没有异才,我只怕你肉眼凡胎,看不出谁是真英雄呐。我这次来看你,正是找你来商量大事的”。

刘文静连忙拍手叫好,说道:“我的眼力一直很好,如果你真想有所作为的话,我便为你出谋划策”。

接着便开始为李世民筹划。

“太原老百姓,害怕盗贼,纷纷躲避战乱,来到太原城,只要将这些人召集起来,就能得到十万士兵,加上你父亲麾下的数万将士,乘虚入关,便能成就帝业了”。

李世民听了后,心中已经大动,但是担心自己的父亲不会同意。当下便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。刘文静便又替李世民出了一个计策。

这个计策便是从裴寂身上着手。

原来裴寂与李渊两人也是好友关系,经常一起整日夜的喝酒。刘文静便嘱咐李世民通过裴寂劝说李渊起兵造反。

裴寂此人不光喜欢喝酒而且喜欢赌博,李世民便经常宴请裴寂,自己拿出数百万钱,让手下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赌博。每次都要输给裴寂好多钱。这下,裴寂看李世民就非常顺眼了,他和李世民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。

李世民便趁机将自己的劝父亲起兵的想法说了出来,裴寂承诺替李世民想办法说动李渊造反。

过了一日,裴寂在晋阳宫中设宴邀请李渊参加,两人喝到酒酣耳热之际,裴寂便将事先安排好的美人唤了进来,李渊醉眼朦胧,也不加细查,便左拥右抱,成就了一桩美事。李渊酒醒之后,一问才知昨晚睡的两个美人居然是晋阳宫的宫眷。

一美人姓张、一美人姓尹。就是后来的尹、张二妃。

这二妃后来和太子李建成之间联系密切,据说也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。

晋阳宫可是杨广的行宫。

尹张二人可是宫眷,等于是李渊给他的姨表兄戴了顶绿帽子。

关键是他这位姨兄还是个皇帝。

这可是要杀头的大罪。

惶急之下,计无所出。

此时,裴寂便劝说起李渊起兵造反。

最终,在种种力量的推动之下,李渊终于在晋阳起兵。(李渊起兵的种种推动因素本文暂不探讨)。

这年是隋大业十三年。(公元617年)

李渊的这段风流事,可以说为唐朝的后宫定下了个基调。

整个唐朝宫闱之风流荒唐事不断。

后人讥讽脏唐也不为过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