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汉之争:项羽刘邦走向决裂的始末

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,项羽与刘邦的碰撞是这场战争的核心。项羽作为楚国的霸主,刘邦则是汉国的创始人,两人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,曾经同仇敌忾、结拜兄弟。然而,随着战争的深入和利益的冲突,项羽与刘邦最终走向了决裂,导致了楚汉之争的爆发。这段历史注定了两位强大领袖最终的对决,给中国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。

如果将中国大地看成一盘棋局,那么每一步平移进退都与历史上君主统帅,谋臣武士之间的攻守厮杀如出一辙。

楚汉之争:项羽刘邦走向决裂的始末

公元前206年,坐在棋盘两端的对弈者是27岁的项羽和51岁的刘邦。这两人一方是楚国上将军,一方是关中新主人。一方是消灭了秦军主力部队的猛将,一方是推翻了秦朝朝廷的长者,同在楚怀王帐下听令的两个人,在共同的敌人秦朝灭亡后,第一次发生了正面对峙。

究竟在关东义军队伍之中发生了什么?造成项羽和刘邦的决裂,一切未知的变数,尽在楚汉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之中。

公元前206年12月,关中骊山脚下的细水西岸鸿门,是项羽统率的40万诸侯联军,在骊山西南的灞河西岸霸上,是刘邦统率的10万楚军,两军相距仅40里。当天光放晴的时候,双方各自都能望见对方的旌旗以及闪光的刀尖。一天清晨,冬日阳光刚刚照拂到骊山北麓项羽大营的辕门,一支百余人的部队簇拥着一辆独舟车缓缓而来,车上站着的正是沛公刘邦,还有他最倚重的谋士张良。刘邦的亲亲樊哙等人骑马相随。

对于项羽的这次邀请,众人内心忐忑,见面后会发生什么?刘邦不敢去想。随着马蹄的踢踏,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项羽的营帐外,无形的压力从大帐中袭来,刘邦此刻噤若寒蝉,只能无奈地进入项羽大营。为什么项羽要执意进入关中?又为什么在剑拔弩张的情势下,刘邦会亲自来见项羽?

一切的起因都是两年前的怀王之约。公元前210年7月,50岁的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,胡亥继位为秦二世。第二年7月陈胜吴广起兵,六国旧贵族、平民纷纷响应,掀起反秦、复国浪潮。

公元前208年,秦二世二年九月,秦将章邯攻打定陶(今山东菏泽),楚国大将项梁战死。随后秦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,将赵国君臣包围在巨鹿(今河北邢台)。赵国向齐国、楚国求援。此时,由项梁拥立的楚怀王迁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九月楚怀王制定怀王之约:楚国为盟主,推翻暴秦,恢复六国王政。而秦国故地,就由先攻入关中者统治。接着楚怀王命令兵分两路,一支部队北上救赵,由项梁的故将宋义任上将军,项羽为副将,范增为末将。而另一支部队由刘邦率领进攻关中。项羽和刘邦,这两位性格经历截然不同的乱世枭雄,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博弈。

实际上,楚怀王一直担心项家的势力太大,所以在进兵关中的时候,楚怀王就不愿意项羽借助怀王之约当新秦王,他认为项羽脾气太暴躁,而刘邦谦和,企图用刘邦牵制项羽。于是怀王和项羽之间,这种矛盾便种下了,这也为楚怀王后来被项羽所杀埋下了伏笔。对于年轻而又心高气傲的项羽来说,他绝不甘于只做一名副将。家族遗传下来的贵族血液让他坚信,自己终有一天会带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。

项羽从少年时代开始,首先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,而且他少年时期就已经体现出一种性格既是优点又是缺点的特点:勇猛有担当,但是同时急躁,比如他的叔父让他学文化,他不求甚解。让他学剑法,他又不耐烦。他认为剑法只能一人敌,要学就学万人敌的兵法。

公元前208年9月,援赵大军出发了,可让人意外的是,大军走到山东东平县汶水以北时却再也不走了,而且这一停就是46天。手刃章邯为叔父项梁报仇的强烈欲望,使得项羽急不可待地跑去质问宋义,他认为楚军与赵军里应外合,必定能一举击垮秦军,打掉章邯。而宋义却主张坐山观虎斗,让秦军与赵军率先交战,如果赵军获胜,就帮助他们打秦军。反之,如果赵军兵败,那么秦军也必然损失惨重,这时再出兵必能大获全胜。项羽与宋义的矛盾表面,是因为救赵策略不同引起的士兵权争夺,其实背后是楚国国内不同政治势力的较量。

实际上,无论是宋义也好,刘邦也好,都是楚怀王用来制衡项羽的一种力量。项羽生性刚猛,而且个性突出,对于楚王来说,这是一个莫大的一个威胁。

而就在这时阴雨连绵,后勤供给不足,士兵食不果腹,怨声载道。在如此军心不稳的情况下,宋义却做了一件蠢事。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之便,为儿子宋襄谋得了齐国相国之职,为此还亲自到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给儿子送行,并且大摆宴席。作为一军之帅,这样的行为更引起了项羽的不满。

“宋义与齐谋反楚,楚王阴令羽诛之”。项羽假借楚怀王的命令,诛杀了宋义。宋义虽然死了,不过对于刚刚掌握了军队指挥权的项羽来说,他面前还有一个可怕的敌人,那就是秦军大将章邯。章邯,秦国的最后一员名将,在秦王朝最后的几年里,他几乎是靠着一己之力在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。

不久之前,他率领秦军主力击败了齐楚联军,杀死楚军统帅项羽的叔叔项梁。无论是出于国仇还是家恨,项羽和章邯之间必有一战。当时的楚国与秦国实力悬殊,项羽才几万之众,秦国号称20万兵精兵强将,可以说巨鹿之战战前的态势,秦军胜算很大。此时25岁的项羽爆发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惊人勇气,他下令全军携带三天干粮,早晨渡船,破坏厨具,烧掉营房,渡过黄河,与秦军九次交锋。这种搏命的气势让他获得了巨鹿之战这场几乎不可能的胜利。在此之后,经过七个多月的艰苦攻防战,最终,前有强敌后受赵高猜忌而进退维谷的章邯,决定投降项羽。至此,秦军在中原地区已经无兵可用,灭亡之日近在眼前。

由于项羽牵制了秦军的大部分主力,刘邦几乎是兵不血刃就一路推进到了咸阳东南的霸上。公元前207年8月,赵高派人逼死秦二世,九月秦王子婴又杀赵高,而此时秦军主力尽失,大势已去。

按照秦代立法,以10月为每年岁首,公元前206年10月,秦王子婴出城投降,秦国花费了500多年的时间,完成了一统中国的梦想,却仅仅在十几年后就以这样的方式收场。一个巨大的馅饼就这样掉在了51岁的刘邦手上,这或许是他之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